Products

产品展示

青岛新星杨瀚森三分爆发,15分创新高助队逆转胜江苏

2025-10-2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在昨晚进行的CBA常规赛中,青岛男篮主场以98-92险胜江苏队,这场焦点战的最大亮点并非外援的强势发挥,而是本土新星杨瀚森的惊艳表现,这位年仅19岁的中锋全场轰下15分,刷新个人职业生涯得分新高,更在关键时刻连续命中3记三分球,直接改变了比赛走向,这场胜利的背后,却隐藏着一段“忤逆”战术布置的争议插曲——杨瀚森在教练明确要求内线强攻的情况下,毅然选择外线出手,用实际表现证明了自我的判断力。

比赛回顾:从僵局到逆转的戏剧性转折

比赛开局阶段,双方陷入缠斗,青岛队依靠外援鲍威尔的突破勉强维持领先,但江苏队米西的篮下强攻屡屡得手,让主队防守端疲于奔命,作为青岛内线核心的杨瀚森,首节仅通过罚球得到2分,在米西的贴身防守下显得束手束脚,第二节中段,青岛主帅刘维伟在场边连续做出手势,示意球队严格执行“内外结合”的战术,即杨瀚森需深入禁区吸引包夹,为外线创造机会。

转机出现在第三节还剩5分12秒时,当时青岛落后7分,杨瀚森在弧顶接球后面对米西的防守,突然干拔出手三分命中,这个选择让替补席上的教练组瞬间起身——根据赛后流出的队内通话记录显示,刘维伟当时反复强调“打内线”的指令,但杨瀚森随后两个回合如法炮制,再中两记三分,短短92秒内连得9分,直接打停江苏,这波“个人秀”彻底改变了比赛节奏,原本收缩防线的江苏队被迫扩大防守范围,为青岛后续的突破分球创造了空间。

技术解析:非常规选择背后的战术价值

从数据来看,杨瀚森本场三分球4投3中,而此前赛季他仅尝试过7次远投,这种进攻方式的转变,恰恰击中了现代篮球的发展趋势,江苏队中锋米西作为传统五号位,移动速度偏慢,防守覆盖范围有限,杨瀚森敏锐捕捉到这一点,利用自身超过2米10的身高在顶弧形成“错位优势”——当米西被迫跟防到外线时,篮下防守真空便成为青岛队员反复冲击的目标。

更值得玩味的是,这3记三分全部来自“非战术安排”的即兴发挥,根据战术板还原,杨瀚森的定位本应是高位策应点或低位终结点,但他在赛后采访中解释:“看到对方防守收缩得太深,我觉得需要改变进攻方式,平时加练的远投给了我信心。”这种临场应变能力,让人联想到NBA球星约基奇早期的发展轨迹——同样作为策应型中锋,通过开发远射能力彻底解放进攻空间。

将帅风波:创新与纪律的博弈

尽管结果圆满,但这次“抗命”行为仍引发讨论,第三节暂停时,镜头捕捉到刘维伟教练对着杨瀚森激烈比划手势,而年轻中锋则低头不停擦拭汗水,不过当第四节约基奇式助攻帮助王睿泽完成空接后,刘维伟终于露出笑容并与助击掌相庆,这种态度的转变,折射出职业体育中永恒的矛盾——当球员的临场判断与既定战术冲突时,如何权衡创新与纪律?

资深评论员苏群在赛后节目中分析:“杨瀚森的选择看似冒险,实则建立在对比赛态势的精准阅读上,现代篮球需要球员具备‘二次决策’能力,这也是中国男篮长期以来欠缺的素质。”而对手江苏队主帅李楠则无奈表示:“我们针对杨瀚森的低位进攻准备了整整两天,但没人想到他会用三分球解决问题。”

未来展望:新星崛起带来的战术革命

青岛新星杨瀚森三分爆发,15分创新高助队逆转胜江苏

此役之后,杨瀚森的赛季场均数据来到11.2分7.8篮板,三分命中率悄然提升至36%,更值得关注的是,他在防守端完全压制了场均18分的米西,让后者本场仅得9分,这种攻防两端的全面性,正在重新定义CBA对中锋的认知,多位球探在报告中提到:“杨瀚森展现的空间型五号位潜质,符合世界篮球的发展潮流。”

对于青岛男篮而言,这场胜利可能成为战术体系升级的契机,主教练刘维伟在新闻发布会上态度已明显软化:“年轻球员需要勇气,也需要智慧,我们会研究如何将这种突发性攻击纳入常规战术。”这种表态暗示着,球队或许将开发以杨瀚森为轴心的“五外阵容”,利用其射程与策应能力打造更立体的进攻体系。

从更宏观的视角看,杨瀚森的爆发恰逢中国男篮新老交替的关键节点,随着易建联淡出国家队,内线人才断层已成为突出问题,这位青岛新星用一场比赛证明了:中国球员同样可以兼具高度、技术与球场洞察力,他的成长轨迹或许将激励更多年轻内线突破传统定位,在国际赛场重现“移动长城”的荣光。

青岛新星杨瀚森三分爆发,15分创新高助队逆转胜江苏

终场哨响时,杨瀚森被队友簇拥着走向更衣室,少年清瘦的脸上看不出太多波澜,但体育馆顶棚的灯光映在他汗湿的球衣上,恍若为这位破茧而出的新星镀上一层金光,这场充满争议的胜利,可能只是他职业生涯的小小注脚,却已然在中国篮球的变革长卷中,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搜索